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正文

信息:芒种:忙,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来源:儒风大家    时间:2023-06-22 20:52:19


(相关资料图)

作者:儒风君今日,芒种。 谚语有云:“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芒种,正值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是农家最忙碌的时节。 芒种忙,忙着种,田里的庄稼要忙着耕作,有种才有收。 我们亦是如此,只有让自己忙起来,方能丰富自己,成就自己。 忙,是人生的真谛,也是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1

忙,治愈身体中国有句古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意思是,水流动不会发臭,门轴常转才不会腐烂。 人也是一样,保持忙碌的状态,就是最好的养生。 就像著名漫画家方成老先生,是一位百岁老人。 他曾作过一幅字画像,上面写着: 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书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 他常对人说,自己忙得顾不上生气,忙得顾不上抽烟,没空生病。 方老退休后,每天上午画画,下午写文,忙忙碌碌过生活。 80岁时,他背不驼,腰不弓,神采奕奕,还能健步如飞,游泳千米。 90岁时,也不见老态龙钟,身体依旧硬朗,骑车出行不过是小菜一碟。 到了100岁,方老思维清晰,甚至还在坚持创作,笔耕不辍。 忙,健身又健脑,是治愈身体最好的方式。 余生,一定要忙起来,忙工作,忙生活,忙运动,既能拓展生命的宽度,也是在延长生命的长度。

2

忙,滋养心灵《菜根谭》有言:“人闲,则别念窃生。” 闲一阵,是福气,但太闲,就是一场灾难。 即便身体是轻松的,但也容易胡思乱想,内心焦虑空虚。 忙起来,或许身体会累,可有事做,有所期待,内心反而丰盈而轻松。 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囚禁整整一百三十天后,被流放黄州。 牢狱的折磨,仕途的暗淡,让苏轼备受打击,心中郁郁寡欢。 初到黄州时,苏轼每天闭门不出,从早睡到晚,也不和人往来。 但苏轼心灵的创伤并没有好转,反而让他更迫切地寻求精神的救赎。 于是,他开始走出家门,试着让自己忙起来。 他忙着游玩山水,与渔夫交谈,同樵夫对话,放松心情; 他忙着书信往来,写自身现状,抒内心感慨,驱散迷茫; 他忙着结交新友,时常聚餐请客,喝酒畅谈,颐养情志....... 渐渐地,苏轼的内心越来越平和,不仅能悦纳自身的境遇,还在黄州留下无数的善举。 俗话说:“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人这辈子,越是难熬的时候,越不能闲着。 只有忙,才能滋养心灵,让你远离一切忧愁和烦恼,豁达自在。

3

忙,丰富阅历沈从文说:“我一生最怕就是闲。” 因为清闲度日,懒惰懈怠,无所事事,必然活得狭隘。 一个人越忙,世面见得越多,生命才会越来越壮阔而厚重。 太史公司马迁的一生,就是忙碌的一生。 幼年时,司马迁忙学习,读家学史书,从名师受业,勤奋刻苦。 青年时,为搜集史料,丰富见闻,司马迁忙着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浙江会稽,看大禹部落遗迹;到湖南汨罗江,凭吊诗人屈原;到山东曲阜,考察孔子讲学旧址;到徐州沛县,听乡人亲述刘邦起兵...... 先后十几年间,司马迁在不辞辛劳的忙碌中,学识渐长,阅历渐丰。 后来,被汉武帝下狱后,他身残志坚,仍在忙着史书创作。 正因如此,司马迁才能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忙,才是丰富人生阅历、拓展视野格局最好的方式。 在忙碌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终将抵达生命的至高境界。

4

忙,改变人生朱光潜先生曾感慨说: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 深以为然,闲,只会扰了心志,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也都只是对时间的挥霍和辜负。 只有在忙碌中向前,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莫言早年间,有过一段贫瘠艰苦的岁月。 但他从不怨天尤人,安于现状,也拒绝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而是始终怀揣着一个作家梦,每日忙着读书写文,一字一句精心雕琢。 为了优化语言和情节,就连晚饭和母亲聊天时,莫言也会将一天的经过编成故事讲出来,看是否能打动母亲。 长此以往,莫言的文学写作能力稳步提升,他创作的《红高粱》一出世便轰动文坛,之后的《蛙》更是斩获诺奖。 时间花在哪儿,人生的花就开在哪儿。 忙出价值,忙出意义,不教一日闲过,就是改变人生最好的方式。 儒风君说:诗中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但忙,不只是芒种的事,更是一辈子的坚持。 忙碌给人带来的变化,或许一天两天或许看不出来。 但持之以恒,就会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源源不断的馈赠向你奔赴而来。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点击“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