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基金经理离开赚钱的岗位,唯一的理由是,要去更赚钱的地方。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曾指出,大部分奔私基金经理选择自主创业,占比约七成。
(相关资料图)
“公奔私”的特别多,有能力的基金经理在私募可以赚到更多钱。
私募的报酬除了固定的管理费用以外还有超额收益,也就是除了2%的固定管理费提成外,如果你的收益超过约定某一收益的情况下,可以在高出的部分提取20%作为报酬。
比如某私募基金约定超过年化10%的部分就可以提取20%超额收益,私募最终的净值是1.3,也就是总收益30%,那么其中的20%就能提取超额收益,如果基金管理规模是一亿,那么2000万*20%也就是400万就是超额收益了。
还有一些基金经理离职后会去更大的平台,比如前面提到的汤戈就是离职后去了基金公司之一的方正富邦。
头部基金公司不用强大的投研平台,也能提供丰富的投研资源,这些对优秀人才形成巨大吸引力。
而且,头部基金公司在营销上也很舍得花钱,几家头部基金公司在各个渠道活动营销的总投入大几百万乃至上千万。这些优秀的基金经理经过更好地包装可能就成为明星基金经理。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基金经理离职对我的基金影响大不?
首先,看看你买的是什么基金,如果是货币基金、纯债基金或者指数基金,这些基金经理变更,对业绩几乎没有影响,可以继续放心持有。
如果是主动管理的基金,大家可以看看,新上任的基金经理能力如何。
可以通过他过往的业绩、投资风格、选股择时能力等分析一下他的综合能力。如果他的能力过关,我们也不用过于焦虑。
比如之前兴全基金的董承非卸任,后来由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接任。谢治宇的实力完全不低于董承非,就不必担心基金业绩如何。
如果不确定,也可以暂停定投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基金表现如何。当然不能跟过去比,要跟市场比,看超额收益如何?看这两个曲线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我们在日常的投资中要怎么避免“换人”风波带来的业绩影响呢?
核心是,资产配置,分散投资。
我见过一种90后的投资者,崇拜某基金经理,持仓就几乎都是该基金经理的基金。这样风险就很大,一旦离任,你的基金就很容易出现净值下滑。
实在不想为这些事烦,可以直接买指数基金,买ETF,这些都是被动型基金,基金经理对基金的影响非常小,也就不用去纠结基金经理换人了,要不要卖出了。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